7月10日,据行情走势图显示,在岸人民币多次“冲击”6.89,并且在运行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上升三角形”。
近期,虽然在岸人民币“横盘震荡”,暂无确切方向,但是6.89难守,被跌破的概率很大。为什么小编有这样的观点呢?
对于在岸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来自于两方面:一、美元指数上涨。二、结汇“频发期”来临。这两方面的压力,极有可能会导致在岸人民币跌破6.89。
昨日(7月9日),美元指数最高升至97.592,同时,从6月19日—7月9日,仅15天,美元指数走出一个“V字”反转形态。一旦美元指数升破97.654“劲线”,接下来,美元指数就会直指99.466。
前一段时间,美元指数下跌,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先前市场对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和美联储降息的空间存在过度预判,导致美元指数在6月中上旬跌势过快,一些投资者已经注意到了其中隐藏的纠偏的风险。
由此,在美国6月非农数据还未公布之前,美元指数就开始反弹。当6月非农数据公布以后,美元指数借着这股“东风”持续上涨。
除了美元指数上涨抑制了在岸人民币升值以外,6、7月结汇“频发期”来临也会对在岸人民币升值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谓结汇,就是个人、出口企业、境外上市公司把赚得的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兑换成人民币。这样就会增加国内市场上人民币的“流通量”,从而使得在岸人民币“贬值”。
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6、7月份是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分红高峰期,企业用汇需求较旺,所以会对在岸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
因此,在美元指数上涨和结汇“频发期”来临之时,在岸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会增大,所以,在短期内6.89很难守得住。
虽然在岸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在增大,但是随着人民币韧性增强,以及监管层继续将保持汇率总体稳定作为重要政策目标,人民币出现持续大幅单边走势的可能性很小。
您确定以游客身份评论,是吗?
7月9日,据行情走势图显示,在岸人民币“横盘整理”,暂无大幅贬值之势。从6月18日—6月20日,在岸人民币经过“3连升”之后,就逐渐趋向了“横盘整理”。
一直以来,人民币的“升降”都牵动着每一位百姓的心。因为人民币的“升降”,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还会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2018年开始,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非美货币波动剧烈。一个国家货币汇率不稳定,会加大企业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
近日,外汇市场“风云突变”。本以为央行在6月26日发行“央票”后,离岸人民币能够进入“升值通道”,然而,一切“得非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