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白银网10月26日讯 “脱欧”、“美国大选”依然持续占据着各大媒体的头条,而比这些热词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政治愤怒”的字眼。近十年来,选民的愤怒与不满似乎在全球蔓延着,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政治愤怒情绪更是达到空前未有的程度。巴克莱认为,这不仅仅关乎脱欧和美国大选这些具体事件,一旦“政治愤怒”变得随处可见,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也会出现异象。
政策制定者通常会认为收入不均是这种愤怒的根源,也有人认为反对全球化运动是主要原因,但根据巴克莱的研究,政治精英才是“罪魁祸首”,普通阶层的民众倾向于认为精英群体无法代表他们的利益,文化和经济地位差距难以容忍。调查显示,随着沮丧情绪的日积月累,在发达国家中低阶层人民的政治愤怒感更容易萌发。政治愤怒现象存在的时间可能早已超出人们想象,在可预见的未来极有可能会进一步发酵。
巴克莱认为,“政治愤怒”的长期影响难以预料,但短期来看,无论宏观经济还是金融市场都必然难逃一劫。
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政治愤怒情绪散播,国内外自由贸易必然遭到冲击(WTO贸易协定甚至可能面临瓦解),发达国家的经济受拖累,就业和通胀问题随之而来。而对于新兴国家,出现通缩的可能性很高。
财政扩张还是紧缩将成为难以抉择的选题。对于宽松背景下的发达国家,到底要不要转向财政刺激的问题将变得越来越模棱两可,而国家经济因政治风险面临摇摆的部分新兴经济体无疑会采取财政扩张措施。
全球实际利率模型可能发生变化。为了刺激消费使通胀达到目标水平,关键利率可能下调,那么全球储蓄会进一步下滑,受此影响实际利率很可能会经历一轮飙升。
全球名义利率可能会上升,核心经济体更是如此。G10 国家的货币表现应该会超过新兴市场,不过各个货币对的表现参差不齐,日元无疑会成为当中的“佼佼者”,新兴市场和欧洲货币料录得较差表现。
全球需求放缓令大宗商品和股市前景黯淡。“政治愤怒”的蝴蝶效应短期内就可能奏效,随着收益和利润缩水,全球大宗商品、股市和信贷市场都可能面临打压。不过,政治愤怒情绪通常积压到某种程度才爆发,只有爆发那一刻市场才可能面临短期劫难,长期持续的市场波动不太可能。
您确定以游客身份评论,是吗?
周六(4月21日)早上,朝中社报道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20日宣布,朝鲜将从21日开始不再进行任何核试验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废弃朝鲜北部核试验场。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又在搞事了!全球各国的原油储备屡创纪录,海上还有装得满当当的油轮。油价被人为地抬高了,这没有好处,也不可接受!
美国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周四(4月20日)表示,美联储今明两年应继续加息,以防止经济过热和金融稳定性风险上升。
负责监管国际市场与投资策略的美国助理财长Tarbert,确认了彭博社3月底报道属实。美国考虑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遏制中国收购敏感技术,将明确禁止中国企业投资哪些行业,比如半导体和5G。